特別報導
-
Amazon 50美元7吋平板正式發表,還有買5送1
如先前外界所預料,電子商務巨擘Amazon將推出50美元(約新台幣1615元)的6吋平板,果然Amazon在9/18正式在官方網站上架,而且是7吋的平板!目前預購中,於9/30正式出貨,定價就是49.99美元。若一次買5台,就多送1台。等於平均1台才41.66美元(約新台幣1347元),您準備好揪團一起來搶購了嗎? Amazon於2014年10月推出6吋的Fire HD 6之後,其以99美元的超低價格搶市,就造成市場轟動。當平板跌破百元大關,不少其他業者紛紛吃不消,只能透過強化自家規格來應戰。不過,在2015年9月初(蘋果iPad Pro發表日之前),就有業者表示Amazon將在今年耶誕季推出新的6吋平板電腦,價格再下探到50美元以下,簡直是要讓其他競爭對手措手不及。 如今Amazon正式上架了,真的就是49.99美元免運(僅限美國),而且是7吋的平板,而非外界所傳的6吋。而且他們還舉辦買5送1的活動,只要在購買數量選6,然後輸入FIRE6PACK這個促銷代碼,就可以折掉1台的價錢。 7吋這個螢幕大小,可說是平板產品中的最佳入門選擇。Amazon Fire平板的規格原本從外界預測的6吋直接提升到7吋。讓消費者有「賺」到的感覺。先來看看這款Amazon Fire 7吋平板的規格吧! ● 7吋,解析度1024x600 (171ppi),IPS面板 ● 1.3 GHz 四核心處理器 ● 搭載Fire OS 5 (基於Android 5.1的客製版) ● 1GB RAM ● 8GB eMMC (留有5GB可用儲存空間),另有microSD插槽支援到128GB卡 ● 802.11b/g/n Wi-Fi 無線網路與 Bluetooth 藍牙 ● 主相機:200百萬畫素;前相機:30萬畫素(VGA) ● 音效:內建單聲道喇叭 ● 感測:內建加速度感測器 ● 體積為191x115x10.6mm;重量為313g ● 電池續航力:7小時 ● 充電時間:6小時充飽 這個價錢還具有90天免費保固(美國地區),若需要1年、2年、3年保固則要另外加購。目前Amazon Fire已經開始預購,將於9月30日陸續出貨。 為了對抗眾多競爭對手,Amazon狂壓硬體設備本身的利潤,藉由透過軟體與加值服務的方式來獲利。由於Amazon帶頭下殺7吋平板到50美元以下,而且還搭載最新Android 5.1的作業系統,若以Amazon Fire的規格,與其他大廠相近規格的產品做比較,就可以發現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產品,都暫時無法跟Amazon Fire的價錢相比: (1) Lenovo IdeaTab Tab2,Mediatek四核,支援GPS,269g → NT$3,090 (2) Acer Iconia One 7,Intel四核,16G ROM,1280x800,500萬畫素,320g → NT$3,090~NT$3,390 (3) ASUS ZenPad C 7.0,Intel四核,500萬畫素,支援GPS&Glonass,270g → NT$3,090 (4) MSI Primo 78,Mediatek四核,3G通話,16G ROM,300g → NT$2,990 (5) Huawei MediaPad T1,Spreadtrum四核,支援GPS ,278g → NT$2,990 如果大廠都賣得這麼低,還不能與Amazon Fire的NT$1,500~1,600相比的話,接下來的耶誕季,勢必可看到以上這些大廠的一連串降價動作了! 至於白牌平板部份,大多數相近規格的產品,已經有殺到NT$2,500的產品。而有些白牌7吋平板雖然殺到跟Amazon Fire相近的價格帶(NT$1,400~NT$1,800),但這些平板都還是3年前的規格(例如512MB RAM,4GB ROM,800x480解析度等等),而且還是Android 4.x。 看樣子,當蘋果正在培養平板市場向上提升的力量時,我們也看到非蘋陣營的平板市場正在向下沉淪。對後者而言,廠商如何做出差異化的產品,讓消費者買單,就看各廠商們如何使出渾身解數了! (1)
-
用玩家經驗打造玩家品味,專訪ASUS核心研發團隊談新一代主機板設計
ASUS主機板在2014年的全球出貨量為2200萬片,比2013年的2070萬片還要高6%,即使面臨全球資訊環境的巨大變動,以及不確定性因素提升,ASUS主機板仍然有穩健的成長,並且獲得市場與玩家們的肯定,在Intel發表新一代的Skylake處理器同時,ASUS零時差的推出全系列主機板,包含主流市場的Master系列、適合一般遊戲玩家的Pro Gaming系列、強調耐久性的TUF系列以及旗艦電腦玩家愛好的ROG系列,主機板設計除了維持優異的系統穩定性外,ASUS也針對不同客層與使用族群,量身打造合適的主機板功能,新一代的Skylake主機板上,ASUS不僅是保留多項受到以往歡迎的功能,更持續整合組裝玩家、遊戲玩家與超頻玩家的經驗,使ASUS主機板的功能與效能繼續升級,並回應市場期許。 新推出的Skylake處理器,在Intel的晶片發展的Tick-Tock戰略中,屬於Tock部分,也就是在處理器架構上有所翻新,按照市場需求差異,推出Z170、H170與B150三款產品,針對此次的平台更新,PCDIY!電腦硬派月刊也前往ASUS進行專訪,藉由ASUS的解說,進一步了解Skylake架構的變化,以及ASUS在新產品中加入的技術和功能。 全新架構的Intel Skylake處理器,具有多項變革,包含支援DDR4記憶體與PCIe Gen3通道數量的增加,以及強化M.2介面與新增USB 3.1支援,而ASUS官方對於組裝電腦的發展,從支援DDR4的條件觀察,由於單條DDR4記憶體模組的容量提升到16GB,即使是只有兩個DIMM插槽的Mini-ITX平台,也可以享受到32GB的記憶體,藉由PCIe Gen3增加的通道,提供更高的傳輸速度,滿足固態硬碟的高速傳輸,認為Mini-ITX主機板的成熟,也能提供優異的超頻能力,讓小型電腦也可以發揮出強大威猛的實力,除了小型電腦在效能上將有所突破外,一般ATX尺寸主機板將會朝多元功能或具備多樣連接埠的方向發展,例如加入多個USB 3.1或是具備夠多的高速傳輸連接埠。 針對USB 3.1的發展,目前常見的是由Intel與ASMedia提供解決方案,比較兩者的效能與穩定性,華碩認為USB 3.1並非全新介面,早在Intel之前,ASMedia已經著墨一段時間,早已通盤掌握並提供周全設計,ASUS也是有十足的準備才會將新介面大量設計在主機板上,無論是Intel或是ASMedia的提供的解決方案,ASUS都將全面採用,使用者搭配官方提供的USB 3.1 Boost程式,還可獲得更好的傳輸效能,除了USB 3.1外,玩家們接下來在ASUS主機板上也會普遍看到M.2的介面,此外Intel目前也正在推廣U.2的新介面,無論是M.2或U.2,顯然都是要順應未來儲存裝置傳輸將有越來越快的發展,ASUS也在部分主機板中,如Z170 Deluxe配件內也附上Hyper Kit配件,讓玩家們可以直接使用U.2介面的固態硬碟。 ASUS在主機板產品上,有相當高段研發設計功力,能夠設計生產出品質優異又運作穩定的主機板,不過ASUS也從未忽視市場玩家給予的寶貴意見,並且適時提供組裝電腦玩家協助,例如新一代的Intel Skylake處理器外觀設計較薄,ASUS也隨主機板提供處理器安裝工具,降低意外壓壞主機板上的處理器針腳的機率。 在系統調教的設計上,ASUS官方認為如何簡化效能調教過程、例如透過一鍵方式進行,甚至做到更智慧的自動調教,讓一般大眾也可以體會高端玩家的電腦樂趣,是目前努力的方向,他們也認為像是FAN Xpert 3這項技術,讓電腦玩家可以有效的操控主機內各處風扇,根據判斷不同區塊的溫度,決定增強或減弱風扇,有效降低系統溫度,讓風扇運作更有效率。 另外,提供可以即時調整的網路傳輸設計,強化網路傳輸客製化,進行網路遊戲時,就以遊戲傳輸為優先,當玩家在下載資料,又需要觀賞影音串流,也能自行調整,讓影音串流與下載同時進行,各自保有應有的速度繼續傳輸,也不影響玩家的操作體驗。 對於近年蓬勃發展的電競領域,ASUS也認為除了贊助電競賽事與相關推廣活動外,以ROG系列主機板或是周邊產品而言,透過與電競選手的交流,吸取職業選手或是專業玩家的意見,納入產品設計考量,不只是替專業使用者量身打造,也是提供正確且實用的設計給市場消費者選購,台灣近年LAN Party活動風氣盛,ASUS也會參與其中,觀察玩家需求,新推出的Skylake主機板具備LED燈光設計,在LAN Party中不僅是讓參與者可以展現主機風格個性,對於在組隊或是辨識隊友,也有不錯的效果,未來也將準備把多色LED燈設計,加入到周邊產品上。 過去組裝玩家遭遇系統無法開機時,主機板上的除錯燈是相當重要指標,觀察顯示編碼即可了解錯誤原因,ASUS官方認為主機板上的LED燈光在酷炫之餘,也同時可提供錯誤訊息辨識,加上目前多數機殼都有透視設計,玩家可以從機殼外部就能直接看到LED燈光、直接看到系統狀況,無論是輔助工具的、客製化調教設計或是善用LED燈優勢,ASUS都是從玩家、使用者經驗進行改善,讓玩電腦這件事情變得更加親民方便、門檻更低。 新一代的主機板發展上,華碩仍然會推出四大系列,包含一般大眾使用的Signature系列(原Channel,新中文名稱為大師系列)、針對遊戲功能強化的Pro Gaming系列(原Pro Gamer)、強調耐久性與高穩定性的TUF系列與滿足超頻玩家以及電競使用者的ROG系列,針對不同市場需求與客層推出產品,在四大系列中,可以發現Pro Gaming與ROG在遊戲功能部分有所重疊,甚至Pro Gaming在某些功能上是繼承ROG而來,ASUS官方認為市場大眾在選購主機板時,仍然是價格取向,ROG系列主要是專為高端Z系列晶片去研發,Pro Gaming的焦點則是放在一般遊戲應用,雖然也同時推出Z170主機板,有重疊狀況,但是從產品售價來看,面對各自的消費市場,系列主機板仍然會開拓出不同的客層,滿足各階層消費者的需求,最好的用料與設計還是會出現在ROG主機板上,想要追求遊戲功能和CP值的玩家,就是選擇Pro Gaming系列。 針對Windows 10目前的發展,華碩官方認為多數的組裝與遊戲玩家,為了確保硬體或是遊戲相容性,大多都還是願意停留或是安裝Windows 7作業系統,但是新架構的Skylake將USB做了轉變,影響到Windows 7安裝,身為主機板領導大廠,ASUS推出了EZ Installer程式,協助玩家在Skylake平台上能順利安裝Windows 7,並確保USB鍵盤滑鼠的在安裝系統過程中都能正確運作。 在回應Skylake搭配DDR3記憶體模組的議題,ASUS認為會依照市場需求來規劃,接下來也會推出支援標準電壓與低電壓的DDR3版本Skylake主機板,消費者可以有更大的彈性來採購,不過就趨勢來看DDR4的價格在未來會越來越低,也相信市場最終會完全轉換到以DDR4為主的電腦平台。 最後,面對市場普遍認為PC已死的說法,ASUS官方則認為即使目前行動裝置盛行,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或是有許多以往在個人電腦上執行的工作都轉移到平板上,但是不可否認的,大部分家庭內,都還是保有了個人電腦,這台個人電腦也將成為家庭中的資料交換中心,承載各行動裝置的備份資料,手機平板也會連線到個人電腦上取得資訊,個人電腦作為行動裝置的後盾,在重要性上絕對是超過以往,ASUS在主機板領域裡佔有領導地位,也將持續創新設計,研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功能,並提供穩定又高效能的主機板給各方消費者。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CPU】:
-
生日快樂!Windows 95已經20歲囉!
微軟第一套獨立視窗作業系統-Windows 95,已經滿20歲囉!1995年8月24日(北美時間)微軟正式推出Windows 95,將圖形化操作介面帶給PC的使用者。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導入工作列的設計,尤其左下角的「開始」按鈕,早成為當今視窗家族不可抹滅的一個圖騰,習慣之後就回不去了。縱使微軟曾嘗試想在Windows 8裡面把開始功能表給廢掉,但Windows 10又把開始功能表放回去,看來Windows 95的使用者操作體驗(User Experience),影響至今難以改變啊! 20多年以前的電腦硬體,都是透過Jumper或Switch來調整設定,在當時網路不發達,說明書又是英文落落長的年代,電腦升級組裝幾乎是工程師、專家才會的事情。對於想要自己升級硬體的用戶來說,必須得先了解電腦硬體知識,熟悉各周邊裝置所佔用的硬體資源,然後在調整設定時,避開會衝突到的資源,才能讓DOS/Windows 3.x等這類作業系統順利抓到硬體,以便順利運作。 後來Windows 95之後,其導入的Plug and Play (隨插即用,PnP)功能,讓電腦擴充周邊裝置能夠更加方便,帶動後來的電腦主機板及BIOS全面支援PnP,並有類似Designed for Windows 95的貼紙出現。消費者不用再去記什麼I/O Address、IRQ、DMA等等外星文,只要符合PnP規格設計的硬體,就能被Windows 95偵測到,此時只要將驅動程式磁片/光碟放入,即可裝好驅動程式並開啟該硬體功能。 Windows 95上市五周後,便締造700萬套的銷佳績,也破了微軟以往的紀錄。電視廣告拼命放送Rolling Stone(滾石樂團)所唱的“Start Me Up”這首歌。Windows 95是16&32位元的混合式作業系統(版本代號4.0,開發代號為Chicago)。在當時的電腦年代,大多以Fax/Modem來上網,而早期Windows 3.x的上網方式,都是透過第三方軟體來達成。到了Windows 95之後,微軟提供Microsoft Plus!軟體,內建Internet Explorer與Outlook等瀏覽器與電子郵件,並支援撥號網路與區域網路,開啟了網際網路的新時代。 而Windows 95本身支援多媒體播放、教育軟體與遊戲功能,以及後來繪圖加速卡的推出,讓越多遊戲開發商紛紛捨棄DOS平台,並推出Windows版本的遊戲。而後來微軟導入的DirectX API,從1995年的DirectX 1.0,發展到現在Windows 10的DirectX 12,幾乎已成遊戲開發必支援的API平台之一。 Windows 95推出後,由於並無內建Windows Update功能,因此Windows 95後續總共推出了五種版本,有些有公開銷售,有些則只給廠商預裝在販售的電腦內,說明如下: ● Windows 95 原始版本 ● Windows 95 A (Windows 95 Service Pack 1) ● Windows 95 B (OSR2),做了一些改良,例如支援IE 3.0和FAT32檔案系統 ● Windows 95 B (OSR2.1),主要對USB 1.0的基本支援 ● Windows 95 C (OSR2.5),包含以上所有功能,內建IE 4.0,為最終版本 至於微軟Windows 95系統需求如下: ●處理器:386DX CPU (建議486) ●記憶體:4MB (建議8MB) ●硬碟容量:升級版35~40MB,全新安裝50~55MB (確實容量取決於安裝的附屬功能與軟體數量) ●磁碟機:一台3.5吋磁碟機 (8年級生問:這是什麼?) ●光碟機:一台5.25吋光碟機 (若買光碟版,就需要光碟機來安裝) ●顯示卡:VGA (640x480)或更高解析度 (建議256色SVGA、支援800x600解析度) 若還要再使用Microsoft Exchange和The Microsoft Network,系統需求如下: ●記憶體:8MB ●硬碟容量:需要再多20MB的容量 ●數據機:使用The Microsoft Network上網時,會需要這個東西 可選擇的硬體部份: ●微軟滑鼠或相容性指標裝置 ●外接式數據機,或傳真/數據機卡 ●音效卡與喇叭 (以聽到聲音) 是的!對於早期CLI (Command Line Interface,命令列介面)作業系統來說,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圖形式使用者介面)將複雜的指令輸入方式,簡化為動作與選項,讓使用者使用起來更方便、更直覺,不需要去記指令、背指令,讓電腦使用起來更親和。 微軟Windows 95的出現,改變了整個電腦產業,成為作業系統發展史上不可抹滅的歷史地位,其後續的版本,包括98/Me/XP/Vista/7/8/8.1,帶領電腦工業發展走過20年,而今日的Windows 10,在雲端化蓬勃發展之下,將以Windows as a Service (WaaS,視窗即服務)的概念,從產品提升為服務,繼續帶領電腦使用者邁入下一個10年。相信電腦的使用體驗將會越來越好!越來越方便!越來越直覺! 您用過Windows 95嗎?還是您根本就還在用Windows 95?在您的Windows使用體驗中,哪個版本是最棒的?哪個是讓您最難忘懷的?請於文末留言,或到哦!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Windows Bridge開源工具釋出,將iOS App「喬」入Windows平台
iOS平台的App Store內容豐富,擁有超過150萬支的iOS App可以透過iPhone與iPad的App Store下載,推升其iOS平台的無限應用。而Windows Phone的應用程式只有34萬支Apps,微軟真的急了!為讓其Windows平台發揚光大,微軟將Windows 10打造成能夠跨裝置的最佳平台,以其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 (UWP,通用視窗應用程式平台)來讓程式開發者只要寫一支App,就可以在Windows的各種平台上執行,包括PC、平板、手機等裝置。而這個任務目前已在Windows 10上面實作,將吸引不少軟體開發者投入開發Apps的行列。 那麼針對擁有超過150萬支Apps的Apple iOS平台,以及超過160萬支Apps的Google Android平台呢?微軟可是覬覦得很,早前先前在Build會議中,微軟就宣佈將推出新的Windows Bridge工具,這個工具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把現有的iOS Apps,移植到Windows平台。只要透過簡單的程式碼修改、函式庫重新對應,就可以加速程式設計師的移植速度,把原先專為iOS平台所設計的App,移植到Windows平台來執行! 以程式開發領域來說,Android的Apps主要是以Java語言為主,而iOS的Apps主要是以Objective-C語言為主,而以Windows應用程式大多是C、C++、C#為主流。因為每種平台所使用的主流程式語言都不盡相同,對程式設計師而言,每開發不同平台的App,就要使用其他語言,加上不同平台的硬體特性與軟體函式庫支援程度的不同,也會連帶影響到App的整體呈現。 由於iOS App的開發工具較佳,效能快,加上iOS的Apps具有較多人買單,因此對於手機App開發者而言,大多數程式設計師都會優先推出iOS的Apps,然後再來才是Android的版本。至於Windows平台(由於市占率太低),那就再說吧… 為讓眾多iOS App開發者,也能移轉其Apps到Windows平台,微軟正式推出了Windows Bridge for iOS,該工具包含了: (1) Objective-C Compiler (組譯器) (2) Objective-C Runtime (執行時期函式庫) (3) iOS API headers/libs (iOS應用程式呼叫介面之標頭檔案與函式庫) (4) Visual Studio IDE integration (整合進Visual Studio整合開發工具) 以上這些工具的用意就是要讓iOS開發者透過最小幅度的程式修改與移植,透過其Visual Studio開發工具,來組譯出以Objective-C程式碼為主的Windows Apps,以利在Windows平台執行。 此外,微軟也正式將Windows Bridge原始碼開源,透過MIT發行。這意味著未來將可以讓程式設計師自由運用,更快速開發出Windows平台的App。 目前微軟的Windows Bridge如下: (1) Windows Bridge for iOS (代號: Project Islandwood):搶先版8/7釋出,秋天推出正式版 (2) Windows Bridge for web apps (代號: Project Westminster):已於Windows 10和Visual Studio 2015上市時同步推出。 (3) Windows Bridge for Android (代號: Project Astoria):目前技術預覽版已經完成,僅先釋出給指定的邀請者。微軟每週將邀請更多的開發者來擴大這個計畫,並期望8月底前讓早鳥邀請者加入該計畫。預計在秋季推出public beta版(公眾測試版)。 (4) Windows Bridge for Classic Windows apps (代號: Project Centennial):也就是能將傳統桌面、以.NET與Win32為主的Windows程式,打包成可以直接在Windows Store上架的程式包,此計畫將於明年推出公眾測試版。 另外,為了廣大的遊戲開發者與遊戲族群,也能在Windows上面執行iOS與Android平台中的好玩遊戲,微軟先前推出了ANGLE for Windows,這是一種可以將OpenGL ES轉譯成DirectX的API,目前已可透過NuGet取得。 ANGLE全名是Almost Native Graphics Layer Engine (幾近原生的繪圖層引擎),也屬於開源計畫的一環,ANGLE可讓那些透過OpenGL ES 2.0 API的遊戲,轉譯成DirectX 11 API呼叫,讓遊戲開發者能夠無縫接軌地開發出OpenGL ES的Windows遊戲。而ANGLE不只是適用於桌面平台、手機、平板、甚至執行Windows 10 IoT Core的樹莓派2 (Raspberry Pi 2)單板電腦都可以。 目前ANGLE已經由Google接受,其效能已經大幅提升,且可以相容至DirectX 9.3的等級。相信很快就能慢慢支援到DirectX 11甚至DirectX 12的等級。未來有朝一日,iOS (以及Android)的遊戲,都可以實現在Windows 10的各種裝置上執行囉!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9+1個」升級到「Windows 10」的理由
繼昨日「9+1個不要升級到Windows 10的理由」,因應今天Windows 10正式上市,我們就來個「9+1個必須升級到Windows 10的理由」吧!據外電報導,Windows 10有許多比Windows 8更出色的地方,像是把Start Menu放回去才只是剛開始而已,後面還有許多不錯的特色,可以讓您對Windows 10有所改觀。趕快來看看Windows 10到底有哪些讓人感到驚豔的新功能吧! 是的!Windows 10的Start Menu終於回來了!雖然看起來有點跟Windows 7不太像,但至少該有的功能都有,而且還可以調整大小,或調整成平板模式成為全螢幕的顯示方式,左邊有既有的Windows 7的程式選單,右邊則是整合Windows 8的Metro-Style應用程式,以動態磚的方式呈現。因此你打開Start Menu後,可以同時看到許多即時資訊,例如天氣、股票、即時新聞等等。 與其說它是個Start Menu (開始選單),不如說它比較像是Dashboard (儀表板)。若你不喜歡看到他們,可以把他們unpin掉 (不要固定在版位上),並當成傳統應用程式來使用。 沒錯。若造成Windows 8難用的理由之一是其Start Menu不見了,而是改用Start Screen來替代的話,那麼理由之二就是一堆Windows 8市集裡面的應用程式,都是全螢幕的設計,甚至還有許多人不曉得如何將程式給關閉掉(其實只要用滑鼠從上面抓住後往下滑就可以,或者Windows 8.1將滑鼠移動到程式的右上角,就會出現x的關閉鈕來關閉),以及如何開啟程式選單(其實就是把滑鼠移到螢幕右側,就會出現Charm的圖示,此時再選設定就可以了)。這種新的操作方式確實困擾不少人,還不如傳統桌面應用程式那樣親和。 因此在Windows 10開始之後,已經完全拋開那種全螢幕的奇怪控制方法,全部採用Windows既有精神的UI體驗,也就是視窗可以自由放大、縮小、移動、關閉,將傳統的使用習慣還給大家。 Windows 8時代的那種Metro-style App,在Windows 10來臨之後,也能更緊密地與Windows 10整合。就如上面所說的,Windows 8的Metro-Style應用程式,原本是設計以全螢幕來操作,適合平板使用,而要打開Charm功能,則是在螢幕右方往左滑動就會出現。這種操作方法,同樣在Windows 10時代也保留著,只要將點選畫面中的"齒輪"圖示,Charm選單就會出現,讓熟悉Windows 8的用戶也能無痛使用。 PC版的Windows 10使用介面,可讓既有廣大的PC族群用得更習慣,而針對平板或手機裝置來說,Windows 10則是以變形的版本,讓不同螢幕大小的裝置都能呈現出最佳的畫面結果。因此Windows 10在平板裝置的畫面呈現上,就等於桌面版本Start Menu的全螢幕版,以做區分。 之前,微軟曾嘗試把Windows 8推廣到所有裝置,而Windows 8的作法,就是同時提供平板適用介面和桌面環境適用介面給你。結果平板裝置用起來不順,PC裝置用起來更是卡卡的,想要雙管齊下卻被雙重抱怨。因為「觸控+平板」跟「滑鼠+桌面」完全是不同的操作方式,硬要將兩種操作模式兜起來,讓桌面環境的用戶抱怨連連。為了讓此事不再發生,微軟在Windows 10裡面已經將這兩種介面調到最佳狀態,且程式架構也都能共用。讓兩邊的用戶都能滿意使用,使其在平板或桌機上,或者二合一的變形筆電、變形平板上使用,都能游刃有餘。至於Windows 10手機版也是共用相同的Windows 程式架構,程式會自動偵測裝置的螢幕大小與種類,以呈現出最佳的畫面比例,讓使用者無痛使用。 對的!微軟為了引誘玩家們從Windows 7升級到Windows 10,便祭出DirectX 12這道菜,且還說Windows 7/8/8.1不會有DirectX 12的升級,讓大家趕快棄DX11、保DX12。其實早在DX12出來之前,AMD的Mantle API推出時,可有效提升CPU在遊戲場景時的使用率,並提供開發者接近可以直接連到GPU內部硬體的存取等級,可大幅提升遊戲的整體表現。 目前已知DX12在各方面效能都比前一代好,可提升繪圖整體效能,而Intel與微軟也說了,同樣程式,分別使用DX12 API與DX11 API的話,前者的Frame Rates (每秒張數)將比後者快50%,這意味著功耗可以節省一半了。這可真不錯,是吧!還有,外電測試DX12的效能果真大幅躍進,甚至比 AMD的Mantle還要快。這下,有沒有吸引你想要升級的衝動呀? Windows 8把桌面模式看成是一支App,而Windows 10則是給你更多的桌面、桌面,還有桌面,這個功能就跟Linux和OS X一樣,可以擁有更多應用程式桌面,以擺放更多的視窗程式。Windows 10可以支援的虛擬桌面數量並無設限,只要你的電腦硬體夠力,就可以一直開、一直開、一直開。若要切換桌面,只要在畫面下方的Task View (任務檢視)程式上點一下,就會出現所有的虛擬桌面,就像切程式、任務一樣簡單。 就算你的電腦不是多螢幕環境,虛擬桌面功能也是可以使用。所以若你的螢幕夠大,你就可以同時開三個視窗,一個是Facebook畫面、一個是工作用的畫面、一個是遊戲正在進行中的畫面,不用再用Alt-Tab在全螢幕與視窗模式之間切來切去的了。 沒錯,除了上述的DX12、虛擬桌面功能之外,Windows 10還提供不少好用的小工具。由於Windows 10包含了不少進階玩家等級的密技,像是顯示畫面可依比例放大並可以複製剪貼的Command Prompt (命令提示字元),以及螢幕可以拼貼到四個角落(以前Windows 7/8/8.1只能左右兩邊,Windows 10可以四個角!) 若說Windows 8是微軟想要贏得行動裝置用戶的心,那麼Windows 10就是微軟嘗試贏回PC狂熱玩家的心。 若你Windows 8的軟體市集如果在PC環境用起來不是很愉快,那麼Windows 8的系統級通知功能,將所有應用程式的訊息通知都擺在一個視窗內來做統一管理,其實比每支傳統應用程式都各自為政那樣還要好才是。但Windows 8最敗筆的地方,就是它出現一下之後,就不見了,你想要把先前的訊息找出來,根本找不到。雖說可以打開Start Screen來看那些動態磚的訊息輪播,但誰會花上整天的時間在那邊看訊息呢?事情都不用做了… 所以Windows 10推出全新的重要訊息中心,徹底把上述問題解決掉。重要訊息中心有點像是Windows 7行動作業中心的改良版,它會顯示在螢幕右側,若有miss掉的訊息都可以在這邊看到。你這樣就可以檢視遺漏的系統重要訊息,並採取進一步的作法。而該功能的下方還有一些快速功能鍵,舉凡如開閉Wi-Fi或藍牙、開啟平板模式等等,看起來點類似OS X的訊息中心,能夠事後再來看看到底有什麼重要訊息。 Windows 8.1的搜尋功能因為運用到bing的引擎,因此在輸入搜尋字串時會自動列出建議的字詞,來減少輸入時間,但搜尋結果是以網頁來呈現,必須開啟Start Screen來導入其中一個去瀏覽。除非你安裝第三方搜尋軟體,要不然Windows 10內建的快速搜尋功能,實在有點雞肋。 微軟的Cortana (數位助理),首度在Windows Phone 8.1出現,如今在Windows 10是利用Cortana來取代上述那個搜尋功能。要開啟此功能,只要點畫面左下方的放大鏡圖示,然後點選設定,即可設定成利用語音來做資料檔案搜尋、各種設定、。 只是很可惜,目前Cortana只聽得懂英語,也就是說Cortana聽不懂國語、台語、台灣國語。若要玩這項功能,只能姑且先將系統語言調整成英文,然後再打開Cortana與她練習英文囉!(記得問她對於Siri的看法如何喔!) 沒錯,這是Windows 10的全新辨識登入方式。傳統登入Windows 10,大多都是輸入Pin碼、密碼等等,稍微好一點電腦還可以用指紋掃描器來認證與登入,只是這些登入方式都得花上一點時間,若你經常需要離開座位辦點事,回到電腦面前又要認證登入,多來個幾次你就會很煩了! 而Windows Hello,就是一種臉部辨識登入系統。透過筆電的前置相機鏡頭來辨識,第一次設定頭像只要短短幾秒鐘就可以了。當你離開的時候,電腦可以設定成自動鎖定,當你回來使用之後,電腦發現是你,就直接登入電腦了,不用讓你再輸入密碼,非常方便。此外,若該電腦是家庭使用,有兩三個人都會用到該電腦的話,Windows Hello也會認得他們。當A來電腦面前就登入A帳號,換B來到電腦面前就登出A帳號並登入B帳號,依此類推。 綜合上述說明,您是否準備升級了呢?還是想先了解更多資訊之後,再來考慮升級呢?有關於更多Windows 10的細節,請密切注意PCDIY!的後續報導!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9+1」個不要升級到「Windows 10」的理由
當Windows 10正緊鑼密鼓準備上市的前夕,其實有在玩電腦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訊息,也差不多被疲勞轟炸到快一個不行!許多人盼望Windows 10趕快上市,但也有一些人冷眼看著Windows 10,覺得沒什麼必要升級,自己用的Windows 8.1、Windows 8、Windows 7甚至Windows XP就用得好好的,幹麻升級。 是否升級到Windows 10,其實見仁見智,有些人覺得沒必要去當新系統的第一批白老鼠,也有人認為新功能暫時用不到,或者舊版繼續用比較習慣等等。國外網站列出了9種不要升級到Windows 10的理由,而筆者再加1種,所以共列出10種不急著升級到Windows 10的理由,您也是屬於不急著升級的那個族群嗎?趕快來看看這些理由吧! 這看起來很明顯,但常常被忽略。除了Windows 10必須要1部配置1GHz以上處理器的電腦或平板、1GB+16GB(32位元)或2GB+20GB(64位元)的記憶體+儲存空間,以及DX9以上的顯卡可支援到800x600以上解析度,且提供WDDM 1.0驅動程式(Windows 10系統需求可參考文末的延伸閱讀3)。如果你的系統不符合以上需求,有可能是硬碟空間剛好不夠了,這樣就無法升級。必須先升級您的硬體,再來考慮升級軟體(又或者乾脆購買一台全新的Windows 10電腦)。 沒錯,Windows 10上市後的一年內,提供Windows 7/8/8.1用戶免費升級至Windows 10的服務,所以從2015/7/29開始計算,最遲你只要在2016/7/28去進行升級的動作都可以。所以,若怕升級後不習慣,可以等到明年再來考慮升級呀! 自從Windows 8把Start Menu大改裝之後,許多人都說用不習慣,而這次Windows 10把Start Menu放回去,並加上Windows 8的磚塊式程式集,同時針對桌上型電腦與平板電腦的使用者體驗做到平衡,這個是Windows 10的最大改進之一。而已經習慣Windows 7開始選單的你,若對Windows 10的全新選單沒興趣,當然還是可以守著Windows 7繼續使用啊! 是的!Windows 7有桌面小工具(Desktop Gadgets),可以在桌面上看天氣、日曆、股票、查看CPU使用率等等,甚至可以直接播放多媒體檔案、聽廣播,並檢查你的硬碟速度與網路連線狀態。這些功能,在Windows 10裡面都會GG了!所以,若你是“桌粉”(桌面小工具粉絲),千萬別急著升級! 每次微軟有新的作業系統上市時,都會以“舊版作業系統將在x年x月x日停止支援”的方式,“催促”消費者趕快升級。由於安全性修補包,將優先在最新作業系統上提供,而舊版作業系統可能不再提供安全行更新,因此舊版作業系統將遺留一些安全性的漏洞,讓駭客有入侵的機會。不過Windows 7和8延伸停止支援日期分別為2020/1/14、2023/1/10,就算是Windows Vista也是等到2017/4/11才停止支援,並不是一年內就會GG的作業系統啊!所以不在意Windows 10的用戶,看來Windows 7再戰5年左右應該沒問題! Windows 8.1的OneDrive雲端硬碟服務中,有個Placeholder功能,也叫做智慧檔案功能,可以讓你在檔案夾裡面直接看到本地端的檔案和放在雲端的檔案,當你雙擊到放在雲端的檔案,系統就會自動去雲端硬碟將該檔案下載回來,等到檔案處理完成之後,再自動與雲端同步。這可說是非常方便的功能之一。不過,Windows 10的新版OneDrive軟體中,該功能似乎無法正常使用,微軟表示將在年底把該功能恢復,因此Placeholder功能對你來說很重要的話,就暫時別升級到Windows 10,等該功能“修補”好了之後再說。 有些舊的電腦週邊,像是印表機、掃瞄器,這些大多只提供到Windows 8的驅動程式。微軟也沒保證說這些舊的電腦週邊能夠與Windows 10可100%相容,也沒說掛上舊的Windows 7/8/8.1驅動程式是否能100%運作正常。尤其是超過上把年紀的超舊週邊,可能在Windows 7下還可以抓得到,並維持基本的運作,但一升到Windows 10就可能GG了,完全抓不到。因此,除非廠商表示將提供Windows 10專用的驅動程式,否則還是先別升級上去比較好! 是的,沒錯!很多人是 Windows Media Center的粉絲,這個自2002年就推出到現在的多媒體播放中心,可以播放視訊、音樂,以及其他多媒體檔案,甚至能支援電視卡,在電腦上看電視,可說是大家生活娛樂的中心。可是,微軟曾試著想把Windows Media Center給GG掉,甚至在2009年將該製作團隊給解散。事實上Media Center的設定比較麻煩,加上許多新興的網路串流媒體服務出現(例如Netflix、Amazon Prime、Hulu、Spotify、Apple Music等等),終於讓微軟決定送Windows Media Center安心上路。不過,還是有不少鐵粉喜愛著Windows Media Center的風格。所以若你是這樣的鐵粉,又知道了Windows Media Center無法與Windows 10相容、Windows 10將不內建Media Center這件事實之後,您還會想升級嗎? 沒錯!沒錯!雖說在beta版的時候,Windows 10的bug已經修得差不多了。但誰敢擔保正式版完全不會有問題呢?尤其市面上有這麼多種硬體週邊、軟體程式,新的作業系統在上市之前,也不可能在世界上所有的硬體或軟體上做過相容性測試。也許你常用的輸入法或應用軟體,就有可能無法與Windows 10相容。到時候你是慢慢等原廠的更新,還是想辦法自力救濟呢? 的確,Windows 7內建的Solitaire(接龍)、Minesweeper(踩地雷)、Hearts Games(傷心小棧) 等遊樂場遊戲,一旦升級到Windows 10之後,就都會看不到了!改以Microsoft Solitaire Collection、Microsoft Minesweeper來取代,這兩個軟體必須到軟體市集(Appstore)下載才行。所以若你臨時沒網路,又想玩玩採地雷,那就只能乾瞪眼了! 是的!新的作業系統上市之際,雖先前已經經過了無數的測試、修改,力求到最完善,但仍難保不會有bug或相容性問題。尤其在Google說過他們的軟體服務一直是beta,而微軟也表示Windows 10將是一種“服務”,不會有最終版,也就是他們會一直將功能提升、將bug修復,來提供售後服務。而Apple的OS X自Mavericks版本(10.9)之後就已經提供免費升級,並持續推出更新包來提供客戶最完整的售後服務與使用體驗。看來作業系統不只是拿來賣而已,後續的售後服務才是重點。 對IT人員來說,新作業系統固然有一些新的特點,但對系統穩定性、相容性與公司生產力來說,短期內不會看到顯著的成效,因此大多會建議等上市之後的3~6個月觀察期之後,再來考慮是否升級。那時候市面上的相容性問題應該也處理得差不多了。此時也有可能重大更新包也出現了,這時候升級上去,是比較妥當的作法。以上是IT人員的建議,雖然保守一些,但也不無道理,就提供給各位玩家參考囉!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Ultra HD Bru-ray前景堪慮,太陽誘電退出光碟事業撼動光儲存市場!
世界上最頂級的CD-R光碟片是誰?是由日本太陽誘電生產製造的Thats CD-R for MASTER(大師用CD-R),一般用於光碟母片,以及非常重要的資料儲存使用,PChome 24h購物現在還有在販售,10片裝(CDR-74MY10P)含稅含運報價台幣2119元(調查日期:2015年07月15日),等同單片報價台幣211.9元,是目前最昂貴的可錄式CD光碟片。世界上最頂級的DVD-R光碟片是誰?是由日本太陽誘電生產製造的Thats DVD-R for MASTER(大師用DVD-R),一般用於光碟母片,以及非常重要的資料儲存使用,PChome 24h購物現在也有在販售,10片裝(DVD-R47XY10P)含稅含運報價台幣4299元(調查日期:2015年07月15日),等同單片報價台幣422.9元,也是目前最昂貴的可錄式DVD光碟片。 太陽誘電(TAIYO YUDEN)是何許人也?太陽誘電被稱為光碟之母,1988年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張CD-R,1989年發售第一張CD-R,1993年發表CD-R Printerable可印式光碟片,1999年發售DVD-R,2008年發售世界上第一張BD-R LTH,2012年發表DVD-R for Archive記錄用,開始採用了資料保護能力更好的銀合金反射膜,這乃是繼Thats CD-R for MASTER、Thats DVD-R for MASTER之後,光碟片世界的大躍進,2014年推出的CD-R發售25週年紀念光碟,也改採了銀合金反射膜。太陽誘電專精於高階光碟開發、製造,訴求日本製,擁有許多光碟染料與製造的專利及技術,旗下光碟銷售公司START Lab,則是TAIYO YUDEN與SONY所合資,販售Thats品牌光碟片,提供CD-R、DVD-R、BD-R與BD-RE光碟片。太陽誘電還有另一子公司JVC Victor Advanced Media,販售Victor JVC品牌光碟片,除了提供CD-R、DVD-R、DVD-RW、DVD-RAM、BD-R、BD-RW光碟片,還包括供應錄影帶、記憶卡與清潔片。整體來說,太陽誘電是一家專精光儲存媒體的公司,能生產、製造高階光碟片。 2015年06月11日,太陽誘電丟出震撼彈,發出新聞稿宣布停止記錄用光碟事業。 根據太陽誘電關於商業撤退的背景說法:「太陽誘電一直是市場的領導者,通過領先的驅動光學記錄介質,產品如CD-R,DVD-R,BD-R自開發等和關鍵市場解決方案,在CD-R於1988年的公司促進了光學記錄介質作為其核心之一,商家。儘管來自海外的製造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它有,繼續為市場提供高品質的產品,並已獲得了極高的讚譽,無數的用戶為提供可靠的日本光學記錄介質。由於硬盤驅動器的存儲容量更大(硬盤驅動器),並利用雲計算的是,推動變化的市場條件下,市場對光學媒體產品已經減少。為了應對這一趨勢,該公司一直在努力通過加快它的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減排力度,提高生產力和促進歸檔業務。然而,作為一個市場萎縮超過公司的預期以及的效果的結果原材料價格上漲等,該公司已決定,這將是難以進一步提高收益,因此決定從記錄媒體業務完全撤出。截至本公告日,並決定撤回從記錄媒體業務的結果本公司將改革其業務結構,進一步集中資源管理到超高端產品作為其發展戰略與提高的目的主要動力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太陽誘電的新聞稿中,也提到了關鍵的因素,雲端、大容量儲存設備興起導致市場嚴重萎縮,日幣大幅貶值造成原料成本上升。3.5吋內接式HDD,目前主流容量為1T~4TB,大容量機種5TB~10TB也有不錯的接受度,2.5吋外接式HDD,主流容量為1TB~2TB,新一代的3TB、4TB機種也剛剛推出,別忘了還有存取速度更快的SSD版本,SSD的價格,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NAND Flash發展從SLC、MLC到TLC,最新又開發出成本更低、容量更大的3D NAND,消費者已經習慣了速度更快的硬碟傳輸,讀寫速度、儲存容量較慢的光碟片,目前大容量的BD XL光碟片,有在販售的最大容量版本三層BD-R/RE TL,不過100GB,四層BDR/RE QL根本沒賣,128GB版本形容是規格宣示,根本就沒有實際產品,而且,BD XL光碟片價格非常貴,燒錄時間非長久,這些都是潛在的問題。別忘了,市場上相當風行USB 3.0隨身碟,隨著TLC NAND Flash價格快速滑落,台北光華商場終端的報價也持續下降,32GB容量的版本,讀取速度80MB/Sec,寫入速度25MB/Sec,PChome 24h購物含稅含運報價299元,這樣的產品與價格,也讓主流容量只有25GB、50GB的BD-R/RE、BD-R/RE DL光碟片雪上加霜。然而,隨著高速寬頻網路的普及,全球都在積極布局FTTH、FTTB,也讓雲端應用、雲端硬碟更為風行,雲端硬碟免費送,還有家庭雲的興起,NAS逐漸普及,使用光碟片還要換片很麻煩,改用硬碟或用雲端硬碟,隨選照片、影音,更加方便,讓光碟市場整個大幅萎縮。當然,由於日本發起的日幣貶值,造成了對於日本國企業的壓力,尤其是上市公司,原料大多以美金計價,而原料成本上升,終端售價又難以提高之下,就變成了利潤降低。最終,多種因素,造成了太陽誘電退出光碟片市場。 太陽誘電最終決定,2015年12月停止採購業務,2016年03月終止光碟銷售業務。同時,子公司JVC Victor Advanced Media,也將遵照母公司的政策,退出光碟片市場。從這次太陽誘電退出光碟片市場,可以說是繼2008年HITACHI Maxell,2012年TDK、Mitsubishi Chemical Holdings之後,日商退出光碟市場的重大決定。不過,由於全球光碟市場,仍有一定的銷售量,太陽誘電的退出,由於專攻的是高階光碟,這也讓台灣的光碟大廠中環、錸德,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由於光碟片市場,有許多品牌,原本都是找太陽誘電代工,目前,最新的業界情報,已經出現了轉單效應。 藍光光碟協會(Blu-ray Disc Association,BDA),前陣子終於釋出了4K藍光光碟規格,裡面也制定了4K藍光影片規格,命名為Ultra HD Bru-ray。藍光光碟的技術,瓶頸至今尚未突破,BD XL的技術難以再提昇,以目前的技術來看,BD-R/RE單層做到25GB、BD-R/RE DL雙層50GB、BD-R/RE TL三層100GB、BD-R/RE QL四層128GB。新的Ultra HD Bru-ray光碟片,則是基於BD XL來加以改良,目前將會採用的兩種格式,將會使用雙層66GB與三層100GB。4K藍光影片規格,則會全面採用H.265 / HEVC,將會採用3840x2160@60Hz播放,並會引進BT2020色域,以及10bit顏色顯示,聲音則會加入Dolby Atmos與DTS X。 隨著Ultra HD Bru-ray規格的出現,制定了4K藍光光碟規格與4K藍光影片規格,不過,別忘了,由於燒錄器市場銷售低迷,各大光碟機廠對於新的Ultra HD Bru-ray光碟片支援,以及推出新的燒錄器都持保守態度。甚至,現在播放4K藍光影片,也改以採用網路播放,或者接上外接式的隨身碟、行動硬碟播放。Ultra HD Bru-ray的推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又有新的規格推出,憂的是哪來新的燒錄器、光碟片的支援。當然,不用擔心的是,即便推出Ultra HD Bru-ray播放器,應該仍能支援舊式DVD±R/RW、BD-R、BD-RE的存取,但若沒有Ultra HD Bru-ray燒錄器出現的話,表示也無法100%資料拷貝,勢必得使用轉檔來降轉影片,這樣也可讓電影公司不用過於擔心Ultra HD Bru-ray光碟片盜版的問題。然而,隨著光儲存媒體的沒落,光碟片產業中的要角太陽誘電也退出,光碟市場蒙上了陰影,即便技術上都能克服,消費者能不能接受是一大考驗,可以說Ultra HD Bru-ray前景堪慮!
-
媽!我的ZenFone 2手機可以跑Windows啦!
就在颱風來襲,有人正準備去泛舟的那天,國外的XDA論壇神人則是選擇讓自己的ZenFone 2來跑Windows 7/8.1,由於ZenFone 2本身就是採用Intel的Atom (代號Moorefield) CPU,為標準x86架構。事實上,也有不少低階的入門級筆電、平板,搭載這類Atom CPU來跑Windows 8.1,所以理論上ZenFone 2應該是可以原生執行Windows作業系統的。 既然ZenFone 2搭載的是Intel Atom Z3560或Z3580 CPU,因此XDA有個叫做ycavan的高手,嘗試讓自己的ZF2 ZE551 4GB機種來跑Windows 7/8.1。且執行起來速度接近原生的速度喔! 早期已有不少神人,嘗試讓自己的Android手機或平板(ARM架構)執行Ubuntu Linux,事實上在Google的Play Store也有 App 可以安裝Ubuntu 13.04/13.10, Debian 5/8, Kali Linux, Fedora 19, Arch Linux等Linux套件在你Root過的手機上。 此外,另一套 App,也可以額外安裝Ubuntu、Debian、Fedora、ArchLinux、Kali Linux、openSUSE等Linux作業系統,只是這種玩法,開機進入OS時間較久,用小小的螢幕上用手指去移動滑鼠比較辛苦,且速度執行起來比較慢,無法真正拿來處理日常工作,因此這種玩法最多只是拿來當展示了。 雖然前一代的神機,原先搭載Windows Mobile 6.5,自2009年推出之後,也有不少神人改安裝成Android (2.2/2.3/4.0/4.1/4.2/5.0)、Windows Phone 7/7.8/8/8.1、Ubuntu、MeeGo、Firefox OS…等作業系統,甚至有人嘗試安裝Windows 95和Windows RT (Windows 8的ARM版)。由於該手機採用單核心1GHz的高通CPU,因此執行其他大型作業系統有些力有未逮,依照移植的成熟度來看,目前只有Android和Windows Phone 7比較可以完美執行,其他OS比較不完整,最多只能拿來炫技罷了! 如今有高手讓自己的ZenFone 2可以跑Windows 7/8.1,網友稱這支手機是否將成為下一代神機呢?以下是他的作法,有點複雜喔!要有點Linux的基礎才行! 除了準備一支ZenFone 2之外,接著開始以下步驟: 1. 下載有開啟KVM功能的Kernel(核心),然後解壓,檔名為 2. 到Play Store下載Linux chroot – 原作者使用的是Linux Deploy 3. 到Play Store下載Spice client – 原作者使用的是 aSPICE 4. 手機要先Root 5. 將Bootloader解鎖 – 沒有解鎖的話,就無法安裝新的Kernel 6. 到Play Store下載Terminal Emulator – 原作者使用的是 Terminal Emulator 7. 到Play Store下載SSH client – 原作者使用的是 VX ConnectBot 8. 確定已安裝Busybox (許多Root過的手機會自動安裝這個,若沒有的話可以到Play Store下載) 9. 作業系統的ISO檔 – 使用標準光碟影像檔即可,如Windows 7/8.1等等 接下來建議準備一張夠力的microSD卡,原作者使用128GB的卡,並切成50GB來安裝Linux和70多GB來分割成vFAT(安裝Windows用)。透過SD Card分割程式 (可從Play Store下載,原作者使用的是 Aparted)。 確定手機的Bootloader解鎖,並Root之後,接著繼續以下的步驟: 1. 將2.19 Kernel影像檔刷入手機之後,然後重新開機。 進入CMD.exe,輸入這個指令:fastboot flash boot boot_2.19_kvm_bridge.img 2. 開啟Terminal Emulator,輸入 su ,讓Terminal Emulator獲得Root權限。然後利用 lsmod 指令檢查是否有載入kvm.ko和kvm-intel.ko。若沒有載入的話,再利用 insmod /lib/modules/kvm.ko 和 insmod /lib/modules/kvm-intel.ko 等指令來載入。接著輸入兩次 exit 以離開Terminal Emulator。 3. 若你的microSD卡還沒分割好,此時可以執行Aparted來分割。 4. 使用Linux Deploy來安裝任何一個你喜愛的Linux套件。 5. 待Linux套件安裝好之後,點選Start就可以進行chroot。 6. 使用SSH Client連線至Linux套件(原作者傾向用VX ConnectBot來連至筆電) 7. 在Linux套件裡面,使用 Package Manager 來安裝 qemu-kvm,一般來說Debian、Ubuntu大多是apt-get,ArchLinux是pacman,Fedora則是使用rpm等等。 8. 原作者建議建立一個shell script,來自動執行 Windows 7。內容如下: #!/bin/bash qemu-system-x86_64 -full-screen -m 1G -enable-kvm -cpu host -drive file=/mnt/0/machine1.img,format=raw -boot menu=on --usbdevice tablet -smp 4 -vga qxl -monitor stdio -balloon virtio -soundhw hda -net nic,model=virtio -net user,smb=/mnt/MicroSD -spice port=5900,addr=127.0.0.1,disable-ticketing $@ 9. 將上面敘述檔命名為 start_win7.sh,並標示為可執行(用chmod +x指令),然後執行 ./start_win7.sh -cdrom /mnt/MicroSD/Vcd/en_windows7.iso ,接著畫面會出現QEMU 2.3.0 monitor等字樣。 10. 開啟 aSPICE 11. 點一下左邊Show Advanced Settings的OFF按鈕。 12. 確定Enable Sound選項是開啟的(要不然沒聲音)。 13. 連線埠自定值是 127.0.0.1:5900,點選Connect,就可以進入QEMU-KVM正在安裝Windows的畫面了。 待安裝好Windows 7之後,記得去下載 Virtio 驅動程式、QXL驅動程式。 (a) Redhat Windows Virtio Drivers CD在,下載Stable virtio-win iso (b) SPICE Guest Drivers在,下載Windows binaries底下的Windows QXL Driver和Windows SPICE Agent (c) Windows 8 QXL Drivers from Red hat People,若你是安裝Windows 8,請記得下載,下載最新版的即可 雖然用手機的Atom (Moorefield) CPU來執行Windows 7/8.1這類桌上型作業系統,速度上勉強可以接受,只是用5.5吋螢幕來執行,很多字看起來都太小了。而且跑起一些程式也有點慢,玩遊戲更是慢吞吞…不過,手機能跑Windows 7/8.1,而且速度還可以,可說是“神人”的一小步,電腦“手機化”的一大步!本文最末端就是他的執行畫面。 (1) (2) (3) Zenfone 2 Qemu-KVM kernel running Windows, rendered with aSpice
-
2014年全球記憶體模組廠市佔排名出爐,金士頓59%市佔創史上新高!
2014年全球記憶體模組廠市佔排名出爐囉!這次由Trendforce旗下DRAMeXchange所發佈的全球記憶體模組市佔排名調查,金士頓Kingston繼續成為全球記憶體霸主,威剛ADATA則穩居台灣記憶體營收王。 根據DRAMeXchange所發佈的調查資料,以各家記憶體模組廠的DRAM營收為依據,所得到的調查結果,第一名是金士頓Kingston,市佔59.00%穩居龍頭,第二名是記憶科技Ramaxel,市佔7.66%,第三名是威剛ADATA,市佔5.96%,第四名是美光集團Micron,市佔5.84%,第五名是創見Transcend,市佔2.58%,第六名是MA LABS,市佔2.55%,第七名是金泰克tigo,市佔2.41%,第八名是宇瞻Apacer,市佔2.26%,第九名是海盜船CORSAIR,市佔2.10%,第十名是十銓Team Group,市佔1.65%,至於其他沒上榜的品牌,總共只佔了8.00%。 從數據來看,2104年全球記憶體模組廠的記憶體總銷售金額,約為88億美元,與2013年的銷售金額的73億美元相比,成長高達了21%,總營收大幅提昇,淨利也有所成長,值得注意的是,各家業者都開始了多角化的經營,除了DRAM IC Sorting,開發超頻記憶體模組,與切入工業電腦市場之外,全球記憶體模組廠皆展開多角化經營,切入電競市場,毛利比較高的電競耳機,以及電競周邊都獲得青睞,最新則開始有業者切入蘋果周邊,積極布局轉戰其他市場的,當然還有威剛ADATA,除了布局LED,還轉戰台灣運動彩券,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
Chrome瀏覽器染毒!?釣魚網站假借調查之意行詐騙之實
一直以來,小P都是Chrome瀏覽器的忠實使用者,儘管最近許多調查顯示Chrome有越來越朝著IE舊路子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吃記憶體、容量越來越大、執行速度不若以往快速…等等),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小P對Chrome瀏覽器的喜愛。不過就在昨天,小P按造每天的習慣,開啟Chrome瀏覽器準備上網的時候,突然跳出Chrome:用戶調查網頁,讓小P欣喜若狂,深深覺得,小P對Chrome的愛終於被Google看到,所以遴選小P對Chrome進行使用調查。 不曉得各位是否跟小P一樣,從第一題的提問開始,到最後的領取贈品方式,這一路下來都覺得疑點重重。 疑點一:整個釣魚網站的網頁編排做得煞有其事,標題部分更是毫不忌諱的擺上「Chrome:用戶調查」字樣來取信玩家;但根據小P使用Chrome已經7年的經驗裡,從來沒遇到Chrome以這種方式來進行鄉野調查。 疑點二:裡面的問題雖然簡單,但很多地方出現錯別字,甚至是語意根本不通的地方,例如「流」覽器、「檢查詳細」這些地方,應該是直接用Google翻譯出來的結果。 疑點三:既然是Chrome活動,活動獎勵應該會以Google服務為主,例如免費的Google Drive空間,而不是很籠統的只寫著「HD Streaming Movies」。 疑點四:既然是參與活動所領取的獎勵,為什麼最後還要註冊一組免費帳號才能使用? 為了證實小P心中的疑惑,小P決定將藉由知名線上掃毒網站virustotal的力量,來揪出這個網頁的背後隱藏的問題。果不其所以然,將贈品網頁連結貼上網站掃描後,Avira和BitDefender馬上出現Malware site(惡意網站)的警告,表示該網頁裡隱藏了惡意連結,可能透過任何手段騙取玩家的機敏資料。 最後小P仔細的將調查網頁在看了一次,終於在網頁最下方版權宣告的地方,看到了「本調查是一份廣告」這句話。答案揭曉,這是一個以調查為由的廣告網頁,實為釣魚網站進行機敏詐騙,網路詐騙手法何其多,往後玩家在填寫網路調查、問卷的時候一定要增大眼睛,千萬別一時因為贈品誘惑,而陷入駭客的圈套,出賣了自己最珍貴的機敏資料。 →更多的【PCDIY!資訊安全世界】: →更多的【PCDIY!資訊安全專欄】: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最多人點閱
- 捉對廝殺:AMD Ryzen 2200G/2400G VS Intel Core i3-8100/i5-8400
- Google Public DNS上網跑更快,用戶端趕快更換IPv4 DNS設定8.8.8.8與8.8.4.4
- AMD Ryzen 5 1600X實測開箱,6核心12執行緒戰神處理器再顯鋒芒!
- 光華商場的下一步,全世界都在看!
- 為什麼要換Skylake?Intel Core i7-6700K VS. Core i7-5775C VS. Core i7-4790K新舊處理器大戰!
- 迎廣InWin 805 ∞ Infinity重裝上陣,電腦精品機殼中的頂尖之作!
- NVIDIA GeForce GTX 1080磅礡登場,史上最強大PASCAL顯示卡誕生!
- PLEXTOR M9Pe 512G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3.0 x4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史上最強裸測機殼,聯力LIAN LI PC-T80裸測架!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Ryzen 7 1800X vs. Core i7-7700K vs. Core i7-6950X Extreme效能大車拼,AMD八核心銳龍戰神與Intel十核心愛妻之王跑分實測!
- WanaCrypt0r 2.0勒索病毒來襲,KB4012215更新程式與解毒程式下載安裝 – MS17-010系統漏洞攻擊救命仙丹!